原标题:走进林芝市朗县洞嘎镇滚村热米自然村:昔日“麻风村” 今朝安乐窝
初冬的一个上午,记者坐车沿着雅鲁藏布江畔的公路蜿蜒前行,往林芝市朗县洞嘎镇滚村热米自然村(以下简称“热米村”)的方向去。远山翠绿的松柏和近处泛黄的白杨树相映成趣,色彩美不胜收,热米村在一片青黄相间的树林中露出些许蓝色屋顶,若隐若现,别样美丽。
在常人的眼中,热米村是一个特殊的“村庄”,上世纪80年代,这里曾住着从附近的村庄聚集而来的几十名麻风病人,他们曾被当成“魔鬼”,与世隔绝,遭受了无尽的苦难和歧视。
哪里群众有困难,哪里就有党和政府。
几十年来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这群麻风病人治好了病痛,生育了儿女,形成了小村落,搞起了庭院经济,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。近日,记者实地走访了热米村,探寻昔日“麻风村”发展变迁背后的故事。
遥望故乡:充满伤痛的集体记忆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是麻风病的高发期,因为具有传染性,病人通常会在孤岛、高山接受隔离治疗,形成一个个“麻风村”,由国家集中供养,热米村所在地就是当初的麻风病人集中诊治点。
今年65岁的白玛丹增是当年从登木乡来的麻风病人。“生病了以后并不想离开家乡,但是大家都特别讨厌、歧视像我这样的人,没办法,我只能哭着离开。”回想起1981年因患病而背井离乡的无奈,白玛丹增至今仍悲伤不已。
“得了这种病,又被赶出了家乡,我有好几次都想一死了之。但是,当我来到这里,看到这么多和我一样同病相怜的人,政府不仅派了医生给我们治病,还发了面粉、糌粑时,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。”白玛丹增老人说。
“是啊,当时被带到这个村里来,特别茫然,除了医生就是和我一样的病人,但是好在有房子住,国家发了口粮,也不用再遭受村里人的白眼了。”想起患病时的遭遇,一旁的嘎玛曲珍老人感慨不已,她的口眼有些歪斜,是当年未能及时治疗留下的后遗症。
和白玛丹增同行的,还有几位与他们年纪相仿的老人,他们有的关节肿大,有的面部瘫痪,有的肢体残缺,被病魔侵蚀过的印记永远留在了他们的身上。
病情好转: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
推开大门,院子里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。一道低矮的围墙把庭院和一小块土地隔开,围墙这边,几盆红色的花开得正旺;围墙那边,远远望去绿色一片,走近定睛一看,小小一方土地里种了苹果树、桃树、梨树,树下还套种了几畦辣椒、小白菜。
“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,国家给我们发了一袋面粉、一袋糌粑、一个茶壶,还有一口铁锅。在医生的治疗下,我们的病情慢慢好转,但是食物也快吃完了,最后只剩下茶壶和铁锅,吃饭成了问题。”历史有些久远,老人陷入了沉思。
据白玛丹增老人回忆,病情好转之后,村里的医生虽然已经撤走,但每个月都会来为他们检查两次身体,党和政府又为他们每人每月配发了45斤粮食。
此时,大部分病人的病情都已经得到了控制,并拿着出院证回到了家乡,只剩下连同白玛丹增老人在内的15位病人,因为病情有待观察滞留在村里。正当他们病情得以控制想要回到家乡时,又听闻不少病友因病情复发去世,他们转念一想,不如留在这里过日子算了。
就这样,十几位麻风病康复者聚在一起组成了现在热米村的雏形,其中还有几位结合为夫妻,生下了后代。
“虽然我们身患疾病,但好在小孩是健康的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救助下,我们开垦周围的荒地种粮食,后来政府还花了很多钱给我们盖了现在的房子,资助孩子们上学。以前的‘魔鬼’嘴里有饭吃了,身上有衣服穿了,几十年来终于活得像个人样了。”时间丝毫未抹去白玛丹增脑海中的记忆,以至于他说出“活得像个人样”这句话时突然一下子失声痛哭起来。
时光如白驹过隙,日夜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把十几年光阴无声流转。在白玛丹增老人的讲述中,15位麻风病康复病人在荒芜的雅江边上种下一片绿树、垦出一片沃野,兴起一座村庄的图景仿佛电影画面一般逐渐清晰又悄悄远去……
颐养天年:党的阳光照耀子孙后代
走在热米村,随意进入一户人家,看到的景致都和白玛丹增家的大同小异,都是鲜花盛放庭院的醉人景色。
据热米村党支部书记亚日介绍,近年来,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下,村民们思想观念转变很快,纷纷把以前空旷的院子开垦成地种上了果树和菜苗,产出的果蔬则出售给过路游客或是附近修拉林铁路的工人,每年通过销售水果便能有2000元左右的现金收入。
随着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的开展,热米村还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盖起了温室大棚,种了辣椒、白菜等,并与洞嘎镇朗敦红辣椒合作社建立了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合作关系,辣椒收获以后将以每斤9元的价格由合作社统一收购,每年可为村里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。
此外,今年村里还办起了养殖合作社,年纪比较大干不了重活的老人可以通过养牛、养羊来增加收入;村里的外围则栽种了一大片经济林,种了核桃、苹果等,打算在以后办一个苹果干加工厂。
达瓦次仁老人说完,巴桑次仁老人笑呵呵地接过话茬:“现在再也没有人歧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了,领导一来村里就跟我们握手,还到我们家里去吃饭喝茶聊家常,那种感觉真是太舒心、太温暖了。”
听完达瓦次仁老人的一席话,白玛丹增老人正好将桃子端上桌,记者尝了一个在这光明吉祥之地长出来的桃子,味道非常甜。
“现在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,除非偷懒不干活,否则没有干不了的事情!”吃着红彤彤的桃子,过着红红火火的日子,白玛丹增老人坚定地说……